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爆炸的基本知识(上)

常见问题

爆炸的基本知识(上)

发布时间:2012-04-16

爆炸的基本知识(上):

1.爆炸:由于氧化反应或其它放热反应而引起压力和温度骤升的现象。
2.浓度:爆炸性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叫做浓度。爆炸气体的浓度常以占体积的百分比表示,而爆炸性粉尘的浓度以克/立方米表示。
3.爆炸极限:爆炸性物质与空气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 低浓度叫做该爆炸性物质的爆炸下限,而 高浓度叫做该爆炸性物质的爆炸上限。
如: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15%,即下限为5%,上限为15%。低于5%时,因反应生成热大部分被周围介质吸收使反应速度缓慢不能形成爆炸,而高于15%时,因混合物中相对缺氧而不能形成爆炸。
4.引燃温度: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试验时,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 低温度。
5.闪点温度:能使可燃液体逸放出足够的蒸气,致使液体表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液体 低温度。
6. 大试验安全间隙:在标准规定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腔两部分之间的 大间隙。
7. 小点燃电流比:爆炸性气体的 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的 小点燃电流之比。
8.非危险火花金属:由机械冲击或摩擦产生的火花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金属。
9.粒度:爆炸性粉尘,可燃纤维的颗粒直径。
爆炸性气体分别按 大试验安全间隙与 小点燃电流比进行分级时,对大多数爆炸性气体来说,两种分级结果是近似相等的。在这方面国内外都作了大量试验工作。

二、爆炸及形式
概括地说,爆炸是物质发生非常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爆炸点的周围压力发生急剧的突变,同时产生巨大的声响。爆炸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物理性爆炸:物质因状态、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叫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并不改变。例如:蒸气锅炉爆炸、压缩气瓶和液化气瓶爆炸等都是由于容器内物质(水蒸和液化气)的压力急剧上升。超过了容器设备能承受的能力限度而发生的,属于物理性爆炸。
2.化学性爆炸:物质由于发生极迅速的放热化学反应,出现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叫化学性爆炸。爆炸发生前后物质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变化。炼油厂发生的化学性爆炸多因可燃气与助燃气体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也可能是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
3.核爆炸:由于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的链锁反应,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的爆炸叫作核爆炸。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后,除了能使人遭受伤亡外,还会使生产设备及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发生化学性爆炸事故的基本条件以爆炸五边形表示,五边形代表了可燃物质的数量、氧化的浓度,可燃物质与氧气的混合均匀性、可燃混合气燃烧空间的封闭性及引燃爆炸混合气的火源。到两个图形里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是火源,所以控制火源可以达到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目的。明火、电火花、电弧、炽热的物体表面等容易被人体感官直接觉察。另有一种火源是在工具和设备激烈动作或失手跌落时发生的摩擦、撞击火花,这类火花有时不易察觉。

相关产品:防爆工具|防爆扳手|特种工具|防爆撬棍